威马2万根充电桩送不出的根本原因,技术和政策还需加快脚步
近期,威马创始人兼CEO沈晖在微博吐槽,虽然今年威马交付了4万多台车,但尚有两万根家用充电桩无法送到用户手中。无独有偶,蔚来近期在ET5发布会上也公布了旗下用户中有近9.4万用户还未安装家用充电桩的讯息。由此可见,“安桩”难题在新能源车企之间非常普遍。
在这一难题迟迟无法解决的背景下,对于无法安桩家用充电桩的用户而言,只能依赖于公共充电站的充电桩补能。但高昂的成本显然让电动车最大的成本优势大打折扣。
根据记者走访了解,公用充电桩的费用是电费+服务费组成。电费按工业电价算,而且还要按照峰、平、谷时段单独计费,服务费在0.8元/度以上,算上电费最高可以达到2.5元/度以上。唯有家用充电桩,才可以让用户享受到0.5元/度左右,不含服务费的廉价电,让用户享受电动车的成本优势。
因此,在解决家用电桩的安桩难上,加快布局是非常必要的举措。
那么,是不是在国家政策层面助力车企全部送出家用充电桩,做到“一车一桩”就能解决难题?毕竟“一车一桩”理论上能提供最佳的补能体验。但考虑到小区充电桩安桩难题牵涉很多领域,性质复杂,因此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制约“一车一桩”的最大障碍——小区电容量
我国目前不少小区在规划建设之初时,新能源汽车尚未面世,电量设施冗余不足,即便是新建小区,地下车库也是按照停车位10%的比例预留电力容量。
以500户小区为例,通常配备3台变压器,总功率3000kv,即可满足所有居民的日常用电需求。如果每户居民都购买电动车并配备主流7kw的慢充充电桩,以每天慢充12小时计算,则相当于额外增加了500户居民的“入住”用电量,电网根本无法承受。
而通过增变压器达到扩容的方式,成本是一大难题。根据记者对市面行情的了解,单台变压器成本20多万,加上重新布置电缆等成本,每台扩容成本高达几十万。另外,一些老旧小区还会涉及更多的改造,动辄百万起步。即使是供电公司愿意承担线缆、配电柜、计量箱等设备的费用和工费,小区仍然需要提供架设线缆的桥架,这同样是一笔不少的钱
总体而言,小区电力扩容是一笔巨大开销,也是一笔不能动用的维修资金,新能源车主必然无法承担。
各方“花样百出”解决用户家门口补能难题
事实上,小区电力扩容难题,并不意味着用户居家补能已成死结。在这方面,已经有包括政府、车企、充电桩供应商等有关各方通过政策、技术等方式绕开扩容难题,以多样化形式,最大限度为用户提供家门口的便捷补能体验。
首先是“小区公桩”政策。自今年年中国家发改委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后,各地城投集团已积极投身到“小区公桩”建设中。即为诸多无法进行电力扩容的老旧小区开辟空地,并引入第三方供应商建设公共充电桩,让广大无法安桩家用充电桩的用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补能服务。需要注意的是,“小区公桩”仍旧不能让用户享受到廉价的私桩电费。
其次是电池储能技术的探索和电池的梯度利用,以特斯拉Power Pack为例,该系统就一个像“电力银行”一样提供了三大妙用。首先,它可以在波谷电费阶段存储电能,做备用电网。其次,它能储存过剩的电力能源进而平衡峰谷价格。其次,它还可以将存储的电能反馈给电网,以应对多辆纯电动车同时充电而造成的电网负荷过高的停电状况。整个Power Pack可大可小,装在小区和装在电网侧,都有显著的价值。
该技术目前已在美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偏远电力匮乏地区得到应用,有效缓解了当地因电力不足频繁停电的难题。而在中国本土,电池储能技术属于“绿电”范畴,有着规模化应用,主要体现在超级集群化风力发电和海电中,以实现电池梯度利用、形成国家级集中储能体系,保障风电和海电的稳定性。相关方面,威马汽车与中国铁塔集团,双方早在2018年便签署了相关战略合作协议,强化对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。威马也是中国最早聚焦电池储能技术发展布局的车企之一。
中国本土相关的技术路径还有国家电网和部分车企合作推进的V2G(车与电网联动)技术,通过具备V2G功能的充电桩,用户在充分享受低谷电的廉价同时,更可以选择在用电高峰期对电网进行反向充电,既解决了电网的高峰期用电压力,也额外得到了收益。倘若V2G技术得到广泛普及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区电容量不足的问题。而目前V2G技术的领先者,恰恰是在微博中吐槽2万根充电桩送不出的威马汽车。据悉,威马汽车已顺利通过全项V2G技术的车、桩实测及道路测试,率先进入技术落地应用的第一梯队,成为落地应用V2G技术的造车新势力。
再次是加强超充站与换电站的布局与建设。众所周知,充电速度始终是解决电动车补能难题的关键因素。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充电速度的超充桩和超充站/换电站能大幅提升用户的补能速度体验,从而降低对家门口充电的需求,缓解小区“安桩”压力。有相关媒体报道,即使是已具备家用充电桩的用户,也更乐意体验超级充电站/换电站的快速补能。目前,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、E充电等车企、充电桩供应商都在超充领域和换电领域建树颇多。遗憾的是,目前绝大部分品牌的超充站、换电站彼此并不互通,存在壁垒,无法做到资源的进一步提升利用。
最后是通过联合私桩用户实现“私桩共享”,以提高私桩使用率。在共享私桩领域,第三方充电桩供应商星星充电一家独大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11月,星星充电已统计共享私桩70533台,市场占比98.1%。但相较全国20万左右私桩保有量而言,“私桩共享”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,商业模式有待升级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。
总结:解决“安桩”难题考验社会整体的资源整合能力
除上述解决路径外,依然有车企在不断探索其它方式。以威马为例,近期与房企雅居乐达成融资协议。后续,双方将围绕社区规划阶段的补能硬件配套展开一系列合作,力争从源头解决用户的补能难题,这类车企+房企的合作新模式为有关各方解决“安桩”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显而易见,不论是政府有关部门,还是汽车行业各方,都在为实现用户在家门口充电而不断努力。然而解决难题尚需一定过程。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背景下,更考验整个社会各方分工协作、整合资源的统筹能力,进而通过合理的调控和调配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提供完善、便利的综合补能服务体系。笔者相信,终有一天,“加电”和加油将别无二致。
本文地址://m.usfacebook.com/trend/217.html
温馨提示:创业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!编辑声明:科技汽车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文章内容为作者网友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,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、失实、错误等问题,可联系我们处理:1074976040@qq.com
相关文章
快讯
热文
- 日榜
- 周榜